這雙象牙筷子是紅軍長征途經懋功(今四川省小金縣)時,毛澤東贈給藏族同胞趙海山的珍貴禮物。雖歷經歲月風霜,但這雙筷子仍然閃耀著樸實的光華,它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寄托了紅軍與藏族人民的真摯而質樸的感情。
1989年夏,原會理縣通安區區公所收到一份來信,紅軍長征干部王平水將軍委托尋找當年長征時在會理分手的長征摯友,原紅軍干部團三營八連指導員孔開先的下落。當地干部立即行動起來,揭開了一段感人故事:
1937年4月上旬,由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等同志率領的西行支隊1000多人翻過烏蘭達坂,來到了肅北縣的蘇來考克賽。
青石嘴一役共殲滅騎兵200多人,繳獲戰馬100多匹,彈藥物資10余輛馬車,是長征路上繳獲戰馬最多、物資最多,且沒有傷亡的一場戰斗。
張忠發(?―1935),曾任紅25軍223團團長。
在華家嶺阻擊戰中,10月22日黃昏,羅南輝指揮部隊向會寧縣大墩梁撤退時,不幸被敵炮彈擊傷了胸部右側和頭部,軍部衛生員為他做了包扎,但他坐在擔架上,忍著劇烈的傷痛,繼續指揮部隊。
紅二方面軍第六軍的十六師、十七師、十八師和模范師在六軍軍長陳伯鈞、政委王震的指揮下,為左縱隊向兩當、鳳縣前進。于1936年9月14日經禮縣的紅河鎮到天水縣華歧鄉的余家坪、海頭一帶。
三岔鎮位于鎮原縣北部,地處甘寧兩省交界地帶,素有慶陽“西大門”之稱,是回漢兩族雜居區,距縣城84公里。因康河、白家川河在此交匯為蒲河,形成了一個三岔路口而得名,為去彭陽縣、鎮原縣和華池縣的分路口。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紅軍長征經過西吉時和當地的回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距西吉縣城40公里的興隆鎮單家集,紅軍在1年多的時間內就曾3次駐扎在這里,毛主席在這里還與當地陜義堂清真寺的阿訇結為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