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長征歷史

    紅軍長征在會理

    2020-08-18 從頭越 紅軍長征在會理 瀏覽1179
    ——摘自《紅軍長征過會理》有刪改
    一、紅軍長征在會理概述

    1935年5月3日晚,軍委縱隊干部團五營二連,在連長肖應棠的帶領下奇襲皎平渡口,機智地奪取了渡口和厘金卡。隨后干部團連夜過江,翻越中武山,打垮了前來阻擊的敵人,為主力部隊渡江北上打開了通道。
    軍委在山洞中設立渡江司令部,制定了《渡河守則》,并尋找到七只大船和三十七名船工,晝夜不停地組織部隊渡江。從5月3日到9日止,中央一、三、五軍團及軍委縱隊,順利從皎平渡渡過金沙江。5月7日至10日,九軍團從云南東川樹節渡渡過金沙江。

    5月4日占領通安后,5月8日紅三軍團先頭部隊到達會理城郊,9日,紅三軍團和干部團完成對會理城的圍困。此后,中央縱隊、一、五軍團陸續到達會理城郊,完成布防。9日至14日攻打會理城,但未能攻克。

    5月12日下午2時,在會理城東北郊的鐵廠村,召開了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會理會議”。

    5月18日,紅軍全部離開會理境內,向西昌方向前進。

    紅軍在會理的15天里,足跡遍及31個鄉鎮,先后建立了貧農團、赤衛隊等群眾組織。

    紅軍長征經過會理,會理老百姓父送子、妻送夫,全縣有五千多名貧苦農民的子弟參加了紅軍隊伍。


    二、大事記
    1、巧渡金沙

    干部團巧奪皎平渡,占領通安州,為紅軍主力渡江打開了通路。陸續而至的紅軍部隊在渡口附近努力搜尋,找到了七只木船,大者可渡三十人,小者可渡十一人。由于水流太急,無法架設浮橋,兩萬多紅軍渡過金沙江,全靠七只木船往復運渡。為此,中革軍委組成渡河司令部,專門負責指揮渡河工作,并在兩岸燃起木柴,晝夜渡江。


    所有部隊到達江邊之后,一律停下待命,接到通知后才能向前行,按著指令上船。每船不但規定所載人數及行李擔數,還標明座位次序。上船時,人員呈一路縱隊依次而上,每船并派有船長,負責維持船中秩序,上至司令員下到普通戰士,一律聽從渡河司令部及船長的指揮。由于周密籌劃,精細指揮,所以雖人多船少,時間緊迫,但紅軍渡江時卻是井然有序,快而不亂。

    對于船夫,紅軍則細心照顧。第一天渡江時,僅有十八個船夫,后來增加到三十七人。除進行革命道理的宣傳,紅軍對船夫從優付報酬,每天五塊大洋,吃六頓飯,餐餐有肉。而指揮渡江的紅軍人員,卻每餐只有青豆果腹。船夫們從未享受過如此待遇,也從未見過這樣的軍隊,因而對紅軍充滿熱愛之情,有的船夫就此加入了紅軍。

    中路紅軍在皎平渡渡江時,另外兩路紅軍則在龍街渡、洪門渡繼續受阻。中革軍委命令紅1軍團、紅3軍團迅速趕往皎平渡。紅3軍團部隊首先到達皎平渡,并立即開始渡江。紅1軍團距皎平渡距離較遠,5月5日接到電報后,林彪和聶榮臻立即令部隊出發,沿著江邊小道,趕往皎平渡。

    在紅軍主力渡江的過程中,蔣介石也從空軍的偵察報告中搞清了紅軍的渡江點是皎平渡渡口。但薛岳的主力已經向元謀方向前進,只有萬耀煌的第13師距皎平渡最近,他遂令萬耀煌率部全力追擊,同時令周渾元、吳奇偉縱隊迅速向萬耀煌師靠攏。萬耀煌師擁有兩個旅六個團,雖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但萬耀煌卻非蔣介石的親信,根本不想為了給蔣介石賣命而把自己賴以生存的老本賠上,行動遲緩。5月3日,萬耀煌師到達團街,繼續向北推進,很快與殿后掩護的紅5軍團在祿勸縣石板河村附近接觸,展開了激戰。

    紅5軍團扼守有利地形,節節抗擊,并乘萬耀煌師孤軍冒進發起反擊,擊潰該師先頭團。萬耀煌一遭到紅5軍團反擊,立即將全師收回到團街固守不進,卻給蔣介石發報,謊稱在前進道路上尚未發現紅軍蹤跡,6日又繼續發報,稱經過一天偵察,前方依舊沒有發現紅軍,準備轉到其他方向協同友軍“圍剿”紅軍,然后率部后撤。蔣介石接電后大怒,派飛機給萬耀煌投下“限即刻到”金沙江渡口的手令,嚴令其立即向皎平渡方向攻擊,否則將軍法從事。萬耀煌這才不得不率部再次回到團街,并向石板村方向攻擊前進。

    萬耀煌師在團街附近徘徊兩天,正好給了紅3、紅1軍團向皎平渡轉進的時間。紅1軍團晝夜兼程,行進一百二十多里路,終于在7日趕到了皎平渡。一直擔心紅1軍團無法及時過江的毛澤東見到林彪與聶榮臻后,長出一口氣,說:“你們過來了,我就放心了?!?/span>

    紅3、紅1軍團部隊的渡江行動緊張有序地進行。毛澤東一面令紅3、紅1軍團加快渡江速度,另一方面則派總政治部副主任李富春趕赴紅5軍團,令其堅決阻擊敵軍,確保紅軍主力過江,并要李富春轉告紅5軍團全體官兵:“中央相信5軍團是能完成這個偉大而艱巨的任務的?!?/span>

    紅5軍團是由寧都起義的西北軍部隊改編而成。經過紅軍熔爐的錘煉,早已成為了一支作風勇猛、善打防御的鐵軍。長征之后,經常擔負殿后掩護任務,屢建功勛。接到中革軍委的命令后,董振堂軍團長代表全軍團官兵表示:“人在陣地在,堅決完成任務?!?/span>

    5月8日,龍云、薛岳聯名電告周渾元、吳奇偉、孫渡,令三個縱隊一齊向“石板河一帶之匪竭力壓迫,乘其半渡而擊之”。蔣介石也親自給部隊打氣,乘飛機督察部隊前進,每到一地,均令部隊以團為單位在駐地空曠地點集合,蔣介石乘飛機低空巡視一圈,然后投下手令,要所有中央軍部隊必須絕對服從薛司令官指揮,繼續渡江北進,如有違者,軍法嚴辦。

    萬耀煌在蔣介石的嚴令之下,開始加大兵力,向紅5軍團全力進攻。紅5軍團沉著迎戰,堅守陣地,未使國民黨軍前進一步,并在作戰過程中,先行將傷員全部送至渡口過江,然后在完成阻擊任務后,交替掩護,撤出陣地,以急行軍趕到皎平渡,迅速組織渡江。

    5月9日,紅5軍團全部渡江。兩萬多紅軍主力至此全部渡過金沙江。單獨行動的紅9軍團則由水城地區西進,于4月27日攻占宣威,繳獲大量物資。在完成牽制敵軍任務后,也在東川(今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區渡過金沙江,并沿金沙江西岸布防,掩護紅軍主力行動。

    紅軍渡過金沙江兩天之后,萬耀煌的第13師先頭別動隊方到達皎平渡口。而薛岳的其他部隊則在紅軍過江七天以后才尾追到江邊。此刻渡口已經空無一人,紅軍主力早已在會理地區休整完畢,向西昌而去。薛岳等人只好望江興嘆。
    過江之后,黃鎮等人編寫了題為《破草鞋》的活報劇,熱情地歌頌了紅軍巧渡金沙江、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的光輝勝利,辛辣地諷刺了敵人追擊千里,只撿到紅軍幾只破草鞋的可悲結局。紅5軍團“猛進”劇團排演此劇在部隊巡回演出。紅軍官兵觀劇后,無不捧腹大笑。
    云南王龍云被紅軍從他鼻子底下順利地由滇入川,心中且喜且懼。喜的是紅軍始終沒有攻打昆明,滇軍實力也未受到任何損失;懼的是蔣介石見罪,借題發揮,削弱他的權力。于是,在紅軍渡過金沙江的當夜,他電告蔣介石,紅軍“已過江無疑,聞訊后五內如焚……實職之調度無方……唯有請鈞座將職嚴行議處?!苯又鴮⑺扇ヤN毀沿江船只的參軍孟智仁以“貽誤軍機”處死,為自己開脫了責任。事已至此,蔣介石也無可奈何,如果要追究責任,首先是他的判斷指揮失誤,因此只好不了了之。
    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經過近四個月的轉戰,終于完全跳出了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包圍圈,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川、黔、滇地區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方針,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

    毛澤東的作戰指揮天人合一,出神入化,書寫出紅軍戰爭史上的奇觀,令人嘆服。連一向高傲自得、看不起毛澤東“游擊主義”的李德也心悅誠服,在他晚年所寫的回憶錄《中國紀事》中寫道:“渡過金沙江以后,在戰略上形成了一種新的比較有利的局勢?!保ā堕L征記》)


    2、圍攻會理城
    1935年5月7日,三軍團全部渡過金沙江后進至通安,中革軍委遂將三軍團調整為前衛,令干部團隨三軍團行動,向會理進軍。5月8日,紅三軍團先頭部隊到達會理城郊;中革軍委命令彭德懷楊尚昆指揮三軍團和干部團圍攻會理城。5月9日,三軍團占領會理城比關,并與干部團完成了對會理城的國困。此后,中央縱隊、一、五軍團陸續進至會理城郊,并完成布防,將會理守敵劉元塘部牢牢地圍困于城內。三軍團在圍攻會理城期間,于城西景莊廟大殿內設立了攻城指揮部,并以干部團和十團圍城,十一團攻打東門,十二團攻西門。5月9日晚。擔任主攻的十一團,在團長王平的指揮下對會理城東北角發起了首次攻擊,因城墻堅固,敵人防守嚴密,攻城未果。10日晚強攻仍然未克,5月11日,彭德懷遂令工兵在東、西關挖坑道為爆破城墻做準備。12日晚坑道爆破末成,14日晚,三軍團對會理城發起總攻,十二團在西北角城墻實施爆破,并炸塌一缺口,突擊隊趁勢發起突擊,寧敵劉元塘親自奉部堵擊,紅軍攻城部隊激戰整夜,未能攻克。圍攻會理城保證了紅軍在城外的休整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順利召開。


    3、召開會理會議

    為了總結遵義會議后實行的新的戰略方針,統一領導核心的認識和研究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黨中央于1935年5月12日下午2時,在會理城東北郊的鐵廠村,召開了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會理會議”。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總結發言。
    會議總結了遵義會議以來的新的戰略方針,批評了從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期間,中央和紅軍領導層中出現的離心傾向,并決定越大渡河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建立川陜甘根據地。會議還任命劉伯承同志任先遣司令,利用他在川軍中的聲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條件,為全軍開路。會理會議是遵義會議前后系列會議中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它肯定了遵義會議后實行的新的戰略方針,鞏固了遵義會議的成果,進步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維護了中央和紅軍領導層的團結。


    三、會理概況
    會理縣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處攀西腹心地帶,因“川原并會,政平頌理”而得名,古稱會無、會川。會理于西漢元鼎六年建縣,距今已有2129年的歷史,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古城文化、紅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構成文脈相承的會理文化。會理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118個、全省第8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會理全縣已形成銅鎳、鉛鋅、釩鈦鐵、電煤、特色農產品加工、紅(石榴)、黃(烤煙)、黑(黑山羊)、綠(生態林果蔬)、藍(鄉村旅游)加現代流通服務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的“10+2”產業構架,會理已成為全國石榴、黑山羊第一大縣,全國木本油料特色區域示范縣、第三批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全省銅業第一大縣、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四川省綠化模范縣、四川省經濟林之鄉、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范縣、發展潛力巨大。
    長期以來,在會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川風滇俗,蜀禮云情,兩種地域文化,兩種人文情節,多種民族風情交融互補,和諧演進。匯川滇之精粹、集彝漢之優長,再加上縣境內傣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動,一種風格獨特、韻味濃郁的鄉土文化逐漸形成。
    會理的非遺文化多達29種:造紙、制香、大號嗩吶音樂、餌塊制作、彝族山歌、彝族火把節、彝族潑水節、彝族“祭龍節”、彝族刺繡、農家九大碗、三迭水、彝族蹢腳舞、端午節習俗、紅銅火鍋制作、綠陶釉手工技藝、傈僳族舞蹈、彝族歌謠諺語、彝族民間故事等。
    其中,大號嗩吶主要分布在會理南部關河鄉的黑依村、官村,西南部的小黑箐鄉白沙村的會理彝族。長號嗩吶樂舞是會理民間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一朵奇葩。大號高亢雄渾,嗩吶清脆嘹亮,兩種銅制彝族吹奏樂器一長一短,獨具風格,樂聲互相交融,相得益彰,構成了一長一短的姊妹器樂,吹奏的都是本土古樸、典雅、熱烈的曲調,各族人民百聽不厭,是本地婚喪嫁娶,熱鬧助興,哀挽悼念,烘托場面的主角。
    大號嗩吶吹奏者都是彝族,這些民間樂手被人們稱之為“吹師”“鳴響師”“抬轎行”。他們多以家庭為單位,三分之二時間從事農業生產,三分之一時間應聘外出從事演奏服務。他們在吹奏時沒有樂譜,也沒有識譜、記譜能力,技藝傳授完全靠口授心記。要學會吹奏,記牢一整套吹奏曲牌,一般要花上十余年時間。他們是一支不脫離土地的農民樂師隊伍,沒有架子,服務周到,因此在周圍的區、鄉,在會東、攀枝花市米易縣一帶頗有名氣,深受群眾歡迎。
    目前,彝族大號嗩吶已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會理的一張文化名片。但凡省、州、縣舉辦的重大節日或慶典活動,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2005年8月在第二屆四川省旅游發展大會、蜀風神韻四川民族民間藝術展演中獲民間藝術傳承金獎。2009年6月在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獲“太陽神鳥”銀獎。
    紅銅火鍋不僅是會理的特產,其制作工藝更是獨門手工絕活。會理制作紅銅火鍋從明代洪武年間開始,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由于鹿廠冶煉出來的紅銅最好,含銅約80%,還含有20%的金、銀等金屬,所以鹿廠手工制作的紅銅火鍋最為有名。在鹿廠老街有幾十家專門制作紅銅火鍋的手工作坊。民國時期,老街就因制作紅銅火鍋而得名“打銅街”。
    一件紅銅火鍋,由鍋座、鍋槽(包括煙囪)、鍋蓋三個部件構成,鍋座與鍋槽部分用插銷連接上,一般重4公斤左右,拆卸和攜帶都很方便。
    據有經驗的老手工藝人介紹,制作一件紅銅火鍋,從冶煉熱錘將銅坯進行反復錘煉、打薄,制成毛坯,到冷錘打成產品需要六萬錘。如今,紅銅火鍋已遠銷到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