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長征文化

    紅軍長征在小金長征故事

    2023-05-13 長征路 《中國檔案報》等 瀏覽280

    1、一雙筷子寄深情:流傳在小金縣的紅軍長征故事

    這雙象牙筷子是紅軍長征途經懋功(今四川省小金縣)時,毛澤東贈給藏族同胞趙海山的珍貴禮物。雖歷經歲月風霜,但這雙筷子仍然閃耀著樸實的光華,它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寄托了紅軍與藏族人民的真摯而質樸的感情。

    懋功地處四川省西北部,境內居住著藏、羌、回、漢等民族。這里地廣人稀,交通閉塞,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20世紀30年代,懋功地區的各族人民在封建農奴主的剝削壓迫下,過著貧困的生活,急切盼望解除重重枷鎖。

    19356月,紅軍長征到懋功時,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虛假宣傳,一些有錢人都跑到成都、灌縣(今都江堰市),老百姓則躲進深山老林。但懋功木坡達爾扎村的窮苦人趙海山沒有跑,這里是生他養他的地方,他舍不得離開家鄉?!凹t軍有傳說中的那么可怕嗎?”趙海山在疑惑的同時又充滿了好奇,他要看看紅軍究竟什么樣,有沒有“三頭六臂”?

    一天,紅軍隊伍經過木坡,隨后就地駐扎休息。趙海山害怕地躲在屋里,從門縫里看見4個穿著軍裝的人朝他家的方向走過來,他大氣不敢出,仿佛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心里默默地想著“這下完了”。當紅軍戰士輕輕敲響屋門時,趙海山再也不敢躲藏了,他無奈地打開了房門。一位身材高大的紅軍戰士向趙海山問候道:“老鄉,打擾了?!壁w海山誠惶誠恐地回答:“進屋坐?!?/span>

    這一行4人,正是毛澤東帶著3位紅軍戰士在村里尋找老鄉。紅軍隊伍里沒人懂藏語,無法與當地老百姓溝通,急需找個本地人了解情況,這對于宣傳紅軍在長征途中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避免老百姓對紅軍的誤解有很大的幫助。趙海山是本地人,既懂藏語又懂漢語,正是毛澤東想要找的通司(藏語翻譯)。當晚,毛澤東就住在了趙海山家里。

    后來,據趙海山的兒子趙海信回憶:聽爸爸說,這個人擺龍門陣(聊天講故事),說得有頭有尾,繪聲繪色,叫人越聽越想聽。這個人問起當時民族地區的社會情況,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上層人士對農民剝削的殘酷程度,以及當地的土匪是如何殘害農民的。聽了這些情況后,他說,你們咋不組織起來跟他們斗呢?爸爸就無奈地笑了笑,說我們怎么組織嘛。

    毛澤東能言善談,又和藹可親,趙海山放下了最初的戒備,也打開了話匣子。二人暢談了一個通宵,非常投緣。趙海山比毛澤東年長幾歲,毛澤東還尊稱他為趙哥。

    面對雄關天險,紅軍戰士從容笑對,對敵人的圍追堵截,也能出奇兵化解,但糧食的缺乏卻是對紅軍生存的極大威脅?;I措糧食是紅軍的重要任務。當時,在省、縣、區等建立的各級蘇維埃政府動員老百姓,開展土地革命,籌集糧食,號召青年參加紅軍。經過宣傳發動,各族人民群眾的覺悟不斷提高,從最初的恐懼、躲避到逐步接受,并給予紅軍各種形式的支援。各級蘇維埃組織協助紅軍的打糧隊深入到村寨,把地主、惡霸隱藏的糧食一律收繳,支援紅軍部隊,還從老百姓手中采購了一部分糧食,進行合理評價,公平買賣,當面付款,在老百姓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趙海山也曾聽說紅軍征糧的事,就主動同毛澤東說,在撫邊破碉那個地方有點洋芋(土豆),他明天帶部隊去。

    第二天一早,趙海山帶上毛澤東一行4人到了破碉羅茂林老人的門口。趙海山一邊敲門一邊說:“羅老漢把門打開?!边@是位孤寡老人,當時也沒有逃跑,在幫地主收租、守財產。開門后,趙海山對羅茂林說:“紅軍是咱們窮人的隊伍,專門為咱們老百姓做事的?!绷_茂林見是老趙帶來的紅軍,也就放下心來,不再害怕,張羅著把家里的咂吧煙、水煙拿出來招待毛澤東一行人。

    毛澤東問了撫邊的一些情況,談了許多,不覺已是晌午。3位紅軍戰士借了鍋灶,將灰面調成糊糊,每人一碗。羅老漢起身走到一個土壇罐處,撈了一些酸菜請紅軍吃。一位紅軍戰士拿出一塊銀圓遞給了羅老漢。羅老漢不要,毛澤東就講,你收下吧,這是我們紅軍的規矩。羅老漢心想,這咋和以前宣傳的不一樣呢,他們竟是這樣客客氣氣的。

    相處久了,話也多了,紅軍隊伍的優良作風給村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彼此拉近了距離,沒有了隔閡。第二天,趙海山和羅茂林商量給紅軍一點洋芋,他們將破碉的一處石門打開后,把近6000斤洋芋全部送給了紅軍。

    紅軍要離開懋功北上抗日了。臨別時,毛澤東拉著趙海山的手,依依不舍,他叫警衛員從背包中拿出了一雙筷子,送給了趙海山。這是一雙象牙筷子,是紅軍和藏族同胞友誼的見證,也表達了毛澤東對趙海山的感激之情。

    趙海山一直珍藏著這雙筷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趙海山將筷子捐獻給了阿壩自治州檔案館保存;黨中央也派人尋找到羅茂林,送了他一些錢和糧票,并邀請他到北京做客。遺憾的是,羅茂林因年高體弱,未能成行。

    80年過去了,但這雙象牙筷子的故事仍然在雪山草地間廣為流傳。

    (原創,楊成立 鐘國強,來源:《中國檔案報》)

    2、李同三活捉安三老爺

    解放前的小金,是生活在封建農奴制的灰色天空下,壓迫和剝削現象層出不窮,是以煙多、槍多、匪多而聞名的“三多”地區,兵燹匪患,地方械斗連年,人民群眾窮困潦倒,封閉落后,大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紅軍在占領懋功和撫邊后,立即從部隊政治機關抽派黨員干部,組建了中共懋功縣委和中共撫邊縣委(曾先后隸屬于川陜省委、川康省委、四川省委和大金省委),不斷宣傳黨的政策,在群眾中發展積極分子,建立各級蘇維埃政府,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運動及“打反動派”消滅民團武裝,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小金人民配合紅軍作戰,籌集糧食,供應軍需,積極參加紅軍,支援紅軍等活動。

    安三老爺是懋功縣達維、日隆一帶的惡霸,此人無惡不作,在當地犯下不少事,罪孽深重。紅軍到達懋功后,隨著黨的政策宣傳深入人心及紅軍為老百姓做主的呼聲越來越高,在當地群眾中,紅軍形象變得無上高大,當地的土匪、惡霸逐漸失去“威名”,其團伙一聽紅軍戰士“專捉惡霸”,更是聞風喪膽,到處東躲西藏,安三老爺直接躲進了深山老林避身。在當時,有一個叫李同三的人,在1935年前,從外地來沙壩幫人做工,期間受盡了安三老爺的壓迫與剝削,對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惡霸地主深惡痛絕。

    紅軍到達沙壩地區后,李同三積極幫助紅軍,為紅軍籌集糧食、帶路等。不久,他參加了紅軍,分在紅九軍十八團政治處搞地方工作。在沙壩后面喇嘛洞一次搜山肅反中,他一人捕捉了惡霸李同三、朱頭人等二十余名反動地方民團。李同三將安三老爺、朱興等人押回沙壩交給紅九軍,后由紅軍押至縣城當眾鎮壓。紅九軍當時立即通報表揚了他。

    通報指出:“八十團政治處地方工作隊員李同三同志,參加紅軍不到半月之久,工作積極,兼之又吃苦耐勞,在滴水巖(今沙壩地區)后面大山搜山肅反中,他一人前往搜索,遇到民團二十余人,該同志抱著不怕犧牲拼命精神,手持短刀一把,硬沖上去將匪徒殺傷,其他人嚇得四散而逃,當場活捉過去壓迫黎民百姓的罪大頭人安三老爺而回。請看這位新同志真有階級覺悟,做出了新戰士的榜樣,大家應該學習他的勇猛、沉著的精神呀!”

    李同三的英勇行為至今仍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頌。

    (《法院黨建|黨史每周一典?:紅軍長征在小金之李同三活捉安三老爺》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久